「一個人如果無法獨處,就沒有辦法與別人相處。」
在這本書中,我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這一句話。
如果無法面對自己,就沒有辦法誠實、平靜地面對身邊的人。
這是哲青在書中所談到的,對於孤獨的看法。
我想起去年12月退伍之後,我一直想找機會去花蓮走走。
一方面是想在找工作前再掙扎一下,
一方面則是想見見花蓮的故人,順便感受下花蓮的氣息。
我想自己去旅行。
大家都很訝異。自己一個人有什麼好玩的呢?
不是應該大家一起吵吵鬧鬧地才有意思嗎?
但我就是想自己一個人走走看看呀。
我想起在《為自己出征》一書中,提到了「沉默之堡」的概念。
人在與其他人相處時,總會不自覺想表現出更好的自己,
只有在孤獨的時候,才能真正面對自己,照見真我。
我想與自己好好地相處,與自己對話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以前對謝哲青的認識,其實非常模糊。
只隱隱約約知道這個人,有在主持節目,
似乎去過很多國家,對藝術很有研究之類的印象。
後來,因為吾友羿伶一直宣揚她對哲青的愛(?
與大家分享了哲青的新書《鈔寫浪漫》。
今年3月因緣際會之下,我去聽了歌倫比亞主辦的講座,
他們邀請了謝哲青來演講。
這是我第一次實際接觸到哲青。
他幽默風趣、引人入勝的說話風格,
給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。
幾天前,我在家裡客廳偶然發現這本《走在夢想的路上》,
於是決定來分享這本書。
當然,這書的內容太過豐富,
貧僧只能說說那些,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。
這本書內容超級豐富,大略講述了哲青的個人史。
從攀登屏東泰武的北大武山開始,一直到海外登山;
隨船在海上漂流,流連於各國港口;
進入旅遊業擔任領隊,帶給旅行團一個此生唯一的回憶;
對知識的渴望,申請進入倫敦大學亞非學院就讀;
進入媒體業,了解說話的魅力與威力。
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,
是在「信仰的追尋」章節裡提到的絲路之旅
講到絲路,就想到《西遊記》,想到玄奘法師西行取經。
玄奘一路西行,克服沿途大自然給予的挑戰,
也克服了人性的弱點。
靠著反覆唸誦《心經》,支撐自己不斷往前走。
絲路上,充滿了沙漠與戈壁。
從蘭州到邊塞喀什,三千公里的長途跋涉,
哲青以火車、私家巴士與步行混合交替。
一路往西,除了偶而出現的白楊樹,淨是戈壁荒礫;
想起玄奘孤身一人,只憑著信心橫越沙海,不禁令人動容。
遙想當年,玄奘面對最艱難的塔克拉瑪干,
在頻死邊緣向菩薩祈禱。
眼見漫天沙塵就要將他淹沒,玄奘開始背誦《心經》,
一遍又一遍,一遍又一遍。
心無罣礙,無罣礙故,
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生命就在呼吸的須臾之間,生死轉瞬交攘,
唯有正視,才有能力放下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哲青提到他有輕微的閱讀障礙,也就是難語症。
閱讀障礙所帶來的學習障礙,讓他吃盡了苦頭。
但即使先天的閱讀能力與常人不同,他還是喜歡閱讀,
雖然閱讀與學習的過程困難重重,仍願意嘗試克服。
其實我也有輕微的閱讀障礙,小時候尤其明顯。
依稀記得國小一年級的國文段考只考了57分,
因為認字太慢,且文意未能讀入腦海,
最後有很多答案來不及寫。
其實現在也有影響呢,
同樣的一段文字,往往也得看個兩三遍,才能完全掌握文意,
無法只看一遍就進入腦海,也常常看漏字。
所以我常常一本書看得很慢,看了很多次很多次,
造成大家對我的印象就是一直在看書。
其實我看的都是同一本(誤
但我還是很喜歡看書。
全神專注於書本,讓人感覺活在當下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「一個人離家越遠,越想看清的,是他自己。」
哲青說,
最初只是單純想離開,去那裡都好。
最後回首卻發現,發生的每件事都有意義。
年輕時做的任何決定,都是讓你的人生慢慢就定位,
我們都在一點一滴形塑自己的未來。
我想,現在看似無關緊要的經歷,
或許對未來的自己而言,也是深具意義。
《走在夢想的路上》,推薦給大家。
粉絲專頁:
先鋒職業操槍隊 Vanguard Rifle Drill Team
Instagram搜尋:
Youtube:
Vanguard Rifle Drill Team 先鋒職業操槍隊
留言列表